Slide1.jpg

市面上如何記筆記的書越來越多了!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這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啊!

有一則新聞是這樣說的:

 英國「每日郵報」(Daily Mail)報導,研究發現,每人每日接受到的單字約10萬5000字左右,但這個「每日」並不包括上班時間,而是閒暇之馀的時刻,因此實際上每日所接收的單日恐怕更多。

  研究者鮑恩(Roger Bohn)研究發現,成人每日約接觸超過10萬字單字,等於接受34GB容量。但隨着資訊革命時代來臨,電影、瀏覽網路、玩電腦游戲、看報等活動都在增加接觸單字的機會,流量過大,腦容量超載,大腦可能因此而産生改變。

  英國頂尖科學家之一的葛林斐德(Susan Greenfield)就認為,接觸社交網站會使兒童縮短注意力集中時間,傷害大腦發育。《每日郵報》也認為,不停使用電腦會使大腦「嬰兒化」,無法發現錯誤。但「牛津大學」(Oxford University)神經科學教授佈雷克摩爾(Colin Blakemore)卻不這麼認為,他支持大腦有成長能力,處理新資訊有可能促進新神經細胞産生。

不管怎麼說,現在每人每日所接受的訊息已經太多了!多到近乎大腦都超載的狀況,所以過濾、整理、歸納就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情,這也就是筆記或者手帳的重要了!什麼才是有用的!如何吸收、整理甚至對個人有幫助,已經成了一門日常生活重要的技能,這跟求學時代所使用的重點筆記有所不同,如果你對於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、思考力進而邁向成功有興趣,就讓我們一起分享手帳的樂趣吧!

 

擺脫線性思考、創造新的習慣

首先在真正提筆之前,先從觀念開始吧!我記得在小學時候的筆記本就已經有各式各樣的表格了,除了直式格子是練習生字的以外,還包括了橫條筆記本、日記本跟數學簿等等,各種不同的表格除了因應不同的需求外,同時也連帶的影響思考的邏輯與方式。隨著年齡的增加,大多只會用到橫條文的筆記本或者是空白的筆記本,而線性思考也就漸漸根深蒂固了!

 

其實手帳活用術最重要的基礎是在思考邏輯上的改變,選用不同的表格,在於改變記事的習慣,不僅達到有效過濾、歸納情報的目的,更是擺脫線性思考的束縛,建立新的思考習慣;不過說來簡單,但要建立新的模式就要付出點耐心,這也是筆記產生價值的一個基礎門檻喔!

 

思考邏輯差異:

Workbook1.jpg 

 

手帳的使用就是多記多看多塗鴉

很多人的手帳真的只是單純的流水賬,僅記錄下行程、代辦事項,還有事項的內容簡要,除了偶爾回頭檢閱查詢以外,似乎很少回顧或反覆閱讀;其實手帳的使用就是多記多看,因此在手帳的選用上,最好是可以長期保存、容易檢閱、分類清楚的,如此一來才可以將單純記事的手帳,發揮更多整理、歸納的功能。每日慢慢的累積有用的資訊,只要一個月、三個月、半年、一年就可以發現需多有用的訊息可以保留下來。另外需多手帳的記事目的是在於自我的成長或者是工作專案的進行,如果過程可以有系統的累積,這樣就能更深化當初訂定的目標,也能讓手帳對於日常生活有更多的幫助。

 

怎麼用比用什麼更重要!

每年到了年底,就有各式各樣的手帳特展或者特賣會,面對玲瑯滿目的款式跟各種品牌,常常會不知如何下手,或者追求特定品牌來購買,但是像我過去的經驗是.......年初興致勃勃的買了手帳,或者因為別人的推薦買了超貴的手帳,但是最後卻發現不怎麼合用,到頭來受限於筆記本的格式跟編排來記事,無法切合使用的需求。

其實建議大家,怎麼用比用什麼更重要,就像有人可以買很棒的電腦但是只是在打接龍,也有人用一般的電腦,卻可以接案做生意一般,養成有效的記事習慣跟活絡的思路是比用了什麼樣的筆記本更重要!

 

 

有了這些簡單的觀念以後,那該如何選擇手帳呢?

我的心得是這樣的:

  1. 素雅— 只要簡單就好,可以因應不同場合,也不會因為花俏圖案退流行。
  2. 彈性— 可以因應不同的使用需求,彈性調整內頁,若是訂死的一本,常常會讓各種不同主題的訊息彼此穿插,造成後續整理與閱讀的困難。
  3. 輕巧— 不要過於厚重,或者體積過於龐大,像萬用筆記本就因為裝訂鐵環的關係,造成體積龐大、書寫面積被犧牲、書寫左頁時也十分不便。
  4. 質感— 紙質顏色牽涉到閱讀的舒適度,紙質也牽涉到書寫的舒適度,這些都是是很重要的!
  5. 表格— 表格的設計,要能同時符合使用需求,還有使用彈性,最自由的書寫就是完全的空白頁,但是面對空白紙張,有時候真的很難下筆,不知從何開始!而有些表格又密密麻麻,搞得跟填充題一般,又犧牲了記事、思考的自由度,所以建議在選購的時候,可以先假想在頁面上要書寫的內容,看看是否合適,這是一個小技巧,給大家參考。

記筆記其實本身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與其學習複雜的技巧,其實只要改變觀念,勇於嘗試,很快就可以發現筆記的好處,反正不會被打分數,也不須要向任何人交代,放膽去嘗試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